首页 > 项目管理 > 文章
关于印发《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编辑: admin    发布日期:2024-04-17 15:10:58    浏览次数:

关于开展教科研成果和教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工程学院字〔2021〕27号

关于印发《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院属各部门:

经研究决定,现将《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各部门遵照执行。

附件:《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2021年7月1日

附件: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和江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指精品课程,包括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指导思想

(一)精品课程建设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 

(二)精品课程建设要综合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条件改善,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三)精品课程建设是集教学名师、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四)精品课程重点体现“精”,即课程建设理念先进、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三、建设标准

精品课程是具有优秀教师队伍、优质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良好教学条件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详见评审指标): 

(一)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实践指导教师。

(二)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应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教案、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授课录像等教学相关资料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四)精品课程应选用高职优秀教材,支持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特色教材。 

(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要注重教学条件,特别是实训条件改善,使其在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水平。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范围

申报的课程应是学院建设基础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且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的公共课、专业课或实践训练课程。

(二)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必须为学院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教学效果良好,有较强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能力,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2、课程教学队伍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高,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少于3人的专任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实践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有网站维护人员。

3、申报步骤

(1)由系(部)、教研室组织课程组教师向学院申报。申报院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必须按照规定填写《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并提交电子文档,内容要真实可靠;

(2)系(部)审核。系(部)应组织本系(部)教学委员会对课程负责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上报学院科研管理处;

(3)学院评审。由科研管理处、教务处及有关专家对课程负责人的立项申请进行评审;

(4)公示与公布。由科研管理处将学院评审结果通过一定方式公示。经过公示无异议者或异议不成立者,由科研管理处报学院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发文公布。

五、评审与管理

(一)学院每年组织一次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申报评审。每年立项的课程为申报课程门数的70%,每年立项建设15-17门院级精品课程,三年建成50门左右的院级精品课程。具体时间由学院主管部门根据情况通知。学院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按年度听取汇报、对照指标检查,到期结题验收。每年年底学院组织检查,将根据各课程在各阶段任务完成及经费使用情况决定是否续拨经费,对建设任务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教学事故的课程,学院将终止经费资助或缓拨,直至撤销立项。

(三)精品课程建设时间一般为二年,建设结束后学院进行检查验收。凡通过学校精品课程审核的精品课程,学院将认定为合格结题处理。

(四) 院级精品课程称号有效期为5年。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后应做好后续建设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发展和需要,及时充实、更新、提升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课程质量。经学院验收合格的建设维护满3年,且获得师生一致好评的精品课程,学院将给予的1000元奖励。

(五) 有下列之一情形学院有权停止其项目经费的使用,课程负责人必须负责返回上级拨付的资金和学院配套的资金。无法追回的资金,除学院办公会决定减免的以外,其余部分则按月从课程负责人工资中扣除。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学院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1、自课程批准立项之日起,无论何种原因,一直未开展建设研究工作的;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负责人或研究方向的;3、自行中止建设工作的或拒不接受检查的;4、不能按建设计划及时结项的。

(六)凡申请院级精品课程评审的系部和主讲教师将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院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院各系部。院级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院免费开放,系部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六、经费资助

(一)学院设立专项经费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予以资助。院级每门课程资助额度为3000元,分期划拔,第一期划拨50%,立项后发放;第二期划拨40%,在结题验收后发放,10%的经费作为评审管理费。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费在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专项经费中划拔。

(二)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七、附则

(一)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办法由科研管理处负责解释。

附件1: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立项申报表

附件2: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附件1: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精品课程申报表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所属专业类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课程负责人

推荐系部(盖章)

申报日期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制

年 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⑴-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⑵-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⑶-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最 终

学 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⑷-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

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1









2









3









4









5

















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3-3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4.课程设置

4-1课程性质与作用

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5.教学内容

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5-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5-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6.教学方法与手段

6-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6-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6-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6-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7.实践条件

7-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7-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8.教学效果

8-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8-2社会认可度

9.特色与创新

9-1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

9-2 本课程与省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9-3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10.课程建设规划

10-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0-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0-3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0-4学生学习评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12.其他说明


附件2:

院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评价等级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10

1-1

课程

定位

性质与

作用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






1-2

课程设计

理念与

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6






25

2-1

内容选取

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0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

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0






2-3

表现形式

教材及相关资料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






教学

方法

手段

25

3-1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8






3-2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6






3-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6






3-4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5






20

4-1

主讲

教师

师德、能力与水平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10






4-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10






10

5-1

校内实训

条件

设备与

环境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6






5-2

校外实习环境

建设与

利用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4






10

6-1

教学评价

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果优良。

5






6-2

社会评价

社会

认可度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5






抄送:院工会、纪委、团委、党政各科室。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上一条: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下一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指标

关闭